中国病理生理学会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学术会议
投稿系统

受体专业委员会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受体专业委员会大事记

 

 

 

 

一、受体专业委员会简介

 

  

      上世纪70年代,国外已经有关于受体病理学的报告,引起了国内病理学工作者的重视。改革开放后,八十年代初期,第二军医大学病理生理教研室的徐仁宝教授向病理生理学会建议成立受体专业委员会,经常务理事会研究,1985年在成都召开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四届代表大会期间,学会秘书长薛全福教授转达学会的意见,即由徐仁宝教授牵头,先成立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受体联络组。根据学会的意见,徐仁宝教授就召集了刚从法国和瑞典回国,刚开始受体病理学研究的吕宝璋教授(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所)和于肇英教授(长春白求恩医科大学)三人开了小组会,正式成立了受体联络组。于1988年和1990年在上海和北京组织召开了两次受体学术讨论会,此期间第二军医大学病生教研室还举办过一期全国受体学习班,这些都推进了国内受体的研究。

      1991年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五届第二次常委理事会批准将受体联络组改为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受体专业委员会,由原联络组的组长、副组长担任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1992年受体专业委员会在太原召开的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常委理事会扩大会议上正式成立。1995年10月,在大连举行的第六次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代表大会上,选举了第一届受体专业委员会成员。由徐仁宝教授(第二军医大学)任主任委员,吕宝璋教授(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所)和于肇英教授(长春白求恩医科大学)任副主任委员。

      1998年10月8-10月12日在西安举办的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五届受体专业委员会会议上进行了换届选举,成立了以卢建教授(第二军医大学)为主任委员,张幼怡(北京大学医学部附属三院血管医学研究所),赵雪俭(长春白求恩医科大学)和张寄南(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苏省人民医院)为副主任委员的第二届受体专业委员会。

      鉴于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受体研究已极大地向受体后的信号转导系统深入,主任委员卢建教授在征得委员同意之后,在1999年7月9日举行的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六届第四次常务理事会上提出将受体专业委员会改名为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受体和信号转导专业委员会,该提议被常务理事会通过。

      2012年,在广州举行的第十一届受体专业委员会上进行了换届选举,成立了第四届受体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为张幼怡教授,副主任委员为姜勇教授、汪南平教授和陈琪教授。

      为了增强青年工作,充分发挥青年组织能动性,鼓励青年推进国内受体的研究,增加青年委员队伍的力量,在2014年12月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十二届受体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上讨论并通过了成立青年委员会。由李子健教授任第一届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刘雅涵任秘书。

      2016年9月8日,在西安举办的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受体与信号转导专业委员会第十三届学术会议中,受体专业委员会进行换届选举会议,汪南平教授任第五届受体专委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为陈琪教授、姜勇教授、胡清华教授、李子健教授。新一届委员会包含委员20人,青年委员12人。

      受体和信号转导专业委员会自成立以来,已在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深圳、大连、无锡等地举行十四届全国性受体学术会议,鉴于受体信号转导的研究涉及基础与临床的多个学科,根据理事长韩启德教授有关联合办会的提议,受体学术会议的第四届开始,都是和其他相关的学术会议联合召开或作为中国病理生理大会的卫星会议召开的。此外还组织了受体的专题研讨会,如1997年由张寄南教授和张幼怡教授在江苏扬州举办的全国心血管受体与心血管疾病研讨会,这些对国内受体和信号转导病理学的研究都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会议不断更新受体信号转导领域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最新成果,提高病理生理学学术水平和国际影响。

 

 

 

二、历届专业委员会组成及主要学术活动

 

 

1. 历届专业委员会

 

 

第一届受体专业委员会组成名单(1992-1998)

 

1992年受体专业委员会在太原召开的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常委理事会扩大会议上正式成立。1995年10月10日,在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六届代表大会(大连)上,选举了受体专业委员会成员,受体专业委员会组成如下:

挂靠单位:上海第二军医大学

主任委员:徐仁宝(上海第二军医大学)

副主任委员:吕宝璋(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所),赵雪俭(长春白求恩医科大学),张幼怡(北京大学医学部附属三院血管医学研究所)

委员:吴其夏(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汤特(天津医科大学),王水琴(长春解放军兽医大学),陈琪(南京医科大学)

1996年8.16由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受体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全国临床受体联络组) 在昆明共同举办了第四届全国受体学术会议。会上增补了张寄南(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邢成(军事医学科学院)作为受体专业委员会的委员。

 

 

第二届受体专业委员会组成名单(1998-2006)

 

1998年10.8~10.12在西安举办了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五届受体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和第五届国际心脏研究会中国分会联合学术会议。在会议上进行了换届选举,受体专业委员会新一届的组成如下:

挂靠单位:上海第二军医大学

主任委员:卢建(上海第二军医大学)

副主任委员:赵雪俭(学术),  张寄南(学术),张幼怡(组织)

委员:吴其夏,汤特,邢成,陈琪,刘志民(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邱曙东(西安医科大学)

 

 

第三届受体专业委员会组成名单(2006-2012)

 

挂靠单位:上海第二军医大学

主任委员: 卢建(上海第二军医大学)

副主任委员:张幼怡(组织),张寄南(学术),姜勇(学术)

委员: 刘志民、陈琪、邱曙东、李扬、杨黄恬、 乐颖影

青年委员:王晓明、杨笛、  王小川

 

 

第四届受体专业委员会组成名单(2012-2016)

 

主任委员:张幼怡

副主任委员:姜勇、汪南平、陈琪

秘书:李子健

委员:卢建、张幼怡、姜勇、陈琪、杨黄恬、乐颖影、汪南平、姚咏明、邬振国、杨笛、潘知行、范杰、殷志敏、周平、胡清华、邹俊杰

 

受体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组成和委员名单(2014-2016)

主任委员:李子健

秘书:刘雅涵

青年委员:李子健、孔炜、王小川、祝筱梅、庄寒异、董立巍、徐涌、龚小卫 、李晓红、孟艳

 

 

第五届受体专业委员会组成名单(2016-2021)

 

主任委员:汪南平

副主任委员:陈琪、姜勇、胡清华、李子健

秘书:刘雅涵

委员:陈琪、姜勇、杨黄恬、乐颖影、汪南平、杨笛、殷志敏、周平、胡清华、张志仁、邹俊杰、李子健、王小川、孔炜、孙金鹏、朱卫忠、刘剑峰、谭敦勇、郑丰、刘靖华

 

受体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组成和委员名单(2016-2021)

主任委员:李子健

秘书:刘雅涵

青年委员:祝筱梅、庄寒异、董立巍、徐涌、李晓红、孟艳、刘雅涵、张岩、肖意传、马鑫、陈鹏、校蕾

 

第六届受体专业委员会组成名单(2021-2025)

 

主任委员:汪南平

副主任委员:陈琪、姜勇、胡清华、李子健

秘书:刘雅涵

委员:汪南平、陈琪、姜勇、胡清华、李子健、杨黄恬、周平、 张志仁、邹俊杰、王小川、孔炜、孙金鹏、朱卫忠、刘剑峰、谭敦勇、郑丰、刘靖华、马鑫、校蕾、孟艳、董立巍、肖意传、王淼、刘慧荣、张岩(浙大)、黄峙、陈腾祥

 

受体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组成和委员名单(2021-2025)

主任委员:李子健

秘书:刘雅涵

青年委员:祝筱梅、庄寒异、董立巍、徐涌、李晓红、孟艳、刘雅涵、张岩、肖意传、马鑫、陈鹏、校蕾

 

2、主要学术活动

 

 

(1)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一届受体病理学术讨论会,上海,1988年10月 

 

(2)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二届全国受体学术讨论会,北京,1990年4月

 

(3)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三届受体学术会议,杭州,1993年4月

 

(4)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四届受体学术会议(与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及全国临床受体联络组共同召开),昆明,1996年8月

 

(5)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五届受体学术会议(与第八届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和第五届国际心脏研究会中国分会联合召开),西安,1998年10月

 

(6)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六届受体和信号转导学术会议(作为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七次代表大会的卫星会议)南京,2000年10月

 

(7)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七届受体和信号转导学术会议(与第九届炎症、发热、感染和低温专业委员会以及第九届中医专业委员会联合召开),上海,2003年11月

 

(8)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八届受体和信号转导学术会议作为卫星会议在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八届全国代表大会和第五届国际病理生理学会期间召开。北京,2006年6月28-7月1日

 

(9)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九届受体专业委员会和第六届消化专业委员会联合学术会议。广州,2008年11月20-23日

 

(10)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十届受体、第十二届肿瘤专业委员会和第十三届免疫专业委员会联合学术会议。合肥,2010年4月16-19日

 

(11)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十一届受体专业委员会在广州召开,并且与国际心脏研究会(ISHR)中国分会(第十一届)暨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第十四届)联合召开。广州,2012年11月20-24日 

 

(12)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十二届受体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在深圳市深圳大学医学部召开,深圳,2014年12月11-13日

 

(13)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十三届受体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在西安曲江国际会议中心召开,西安2016年9月8-9日

 

(14)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十三届受体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在江南大学无锡医学院召开,无锡,2018年10月25-26日

 

 

 

 

1988.10 全国受体病理学术讨论会开幕式上徐仁宝教授致开幕词

 

 

 

 

 

1990.4 第二次全国受体学术会议(北京304医院)

 

 

 

 

 

1998年10月,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五届受体学术会议(与第八届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和第五届国际心脏研究会中国分会联合召开,西安)

 

 

 

 

 

 

2003年 11月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七届受体和信号转导学术会议(与第九届炎症发热感染和低温专业委员会以及第九届中医专业委员会联合召开)

 

 

 

 

 

 

 

2006年6月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八届受体和信号转导学术会议(北京)

 

 

 

 

 

 

 

2008年11月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九届受体和信号转导学术会议(与第六届消化专业委员会联合召开,广州)

 

 

 

 

 

 

2010年4月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十届受体和信号转导学术会议(与第十二届肿瘤专业委员会和第十三届免疫专业委员会联合召开,合肥)

 

 

 

 

 

2012年11月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十一届受体专业委员会(与国际心脏研究会(ISHR)第十一届中国分会暨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十四届心血管专业委员会联合召开,广州)

 

 

 

 

 

2014年12月,第十二届受体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深圳)

 

 

 

 

 

20169月,第五届受体委员会全体委员(西安)

 

 

 

 

 

201810月,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受体与信号转导专业委员会第十四届学术会议(无锡)

 

 

 

 

三、受体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第一届主任委员:徐仁宝

       女, 1928年生,浙江人, 195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医学院, 1956年从第七军医大学病理生理教研室调到第二军医大学病生教研室工作。历任第二军医大学病理生理教研室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为博士研究生导师。改革开放后,极力提倡从分子水平研究病理生理学,并在国内最早进行了创伤和休克时糖皮质激素受体的研究,提出了受体水平上的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之说,为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是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受体专业委员的创始人和首届主任委员。主持过国家自然科学重点项目和全军八五重点课题等基金的研究工作,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140余篇。主编了《受体的基础与临床》等专著,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和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999年退休。

 

 

 

 

 

 

第二、三届主任委员:卢健

       女, 1953年生于南京。1979年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1983年在该校获病理生理学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1990年在日本大阪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历任第二军医大学病理生理学教研室讲师、教授和教研室主任,为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类固醇激素及其受体与肿瘤关系的研究。主持过十余项基金的研究工作。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100多篇。获过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研制的 “猪肺表面活性物质原料药和混悬液”获国家药监局的临床批文。主编了《受体,信号转导系统与疾病》和《新编病理生理学》等专著,并参编了多部病生教材。获过军队育才奖金奖。担任过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副理事长、病理生理学会受体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和肿瘤专业委员会的副主任委员等职。

 

 

 

 

 

 

 

 

第四届主任委员:张幼怡

       女,北京大学心血管研究所, 北京大学前沿交叉科学研究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血管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曾在美国埃默里大学药理系学系两年。主要从事肾上腺素受体与心血管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2013年获政府特殊津贴。现任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秘书长、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受体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任国际病理生理学会副理事长、秘书长,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现任《中国科学:生命科学》常务编委,《J Pathophysiology》、《中国药理与毒理》、《生理学报》、《中国病理生理学杂志》、《中国药学杂志》,等编委。作为项目主持人先后承担10 余项国家科学基金课题。共发表学术论文248篇,其中SCI收录 160篇。

 

 

 

 

 

 

 

第五届主任委员:汪南平

      男,教授,医学博士。1994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现北京大学医学部)获得医学博士学位。之后在德国柏林自由大学本杰明富兰克林医学中心、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普渡大学医学院、加州大学河滨分校(UCR)从事分子生物学及血管生物学研究。2000-2005年在UCR生物医学系及UCSD生物工程系任研究助理教授。2003年起任北京大学心血管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血管分子生物学与生物工程研究室主任。曾兼任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特聘教授。2015年受聘任大连医科大学医学科学研究院特聘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为心血管病和糖尿病的机制。重点研究核受体(过氧化物酶体激活受体PPAR和异源物核受体PXR)与代谢相关的血管活性因子、脂肪因子受体的病理生理学作用。先后主持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重大国际合作项目、面上和中港合作基金等在内的一系列研究项目。在血流剪应力对核受体的调控、核受体在血管内皮舒张、炎症与免疫、血管新生、心脏重构等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论文发表于Circulation、Circulation Research、PNAS、Hepatology等一流SCI学术期刊及《中国科学》等国内优秀刊物。参编 Encyclopedia of the Neurological Sciences, (Daroff R、Aminoff, MJ.主编,第1、2版)、血管生物学(第2版,董尔丹、张幼怡主编)、病理生理学(吴立玲主编)等专著。先后培养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生物化学专业博士、硕士研究生40余名。

      2008年任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受体专业委员会委员,2012年任副主任委员,2016年任主任委员。兼任亚洲血管生物学会主席、中国病理生理学会血管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担任Circulation Research、F1000 Research、Cardiovascular Drugs & Therapy等国际学术期刊编委、PPAR Research及Nuclear Receptor Research编辑。受邀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医学科学部第二、第三届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及医学部、生命学部评审组成员;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委员等学术兼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