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病理生理学会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学术会议
投稿系统

炎症发热感染低温专业委员会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炎症、发热、感染、低温专业委员会大事记

 

 

一、炎症、发热、感染、低温专业委员会简介

 

 

      1984年10月,暨南大学医学院李楚杰教授组织全国从事炎症、发热、感染研究的病理生理学工作者召开会议,讨论成立中国病理生理学相关领域的学术组织。1987年7月18日至21日在吉林市召开了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炎症、发热、感染研究领域的第二届全国学术会议。会议由吉林医学院承办,参加会议的代表来自全国32所高等医学院校和科研单位。会议决定成立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炎症、发热、感染专业委员会,专业委员会挂靠在广州暨南大学医学院,并选举暨南大学医学院李楚杰教授为首届主任委员。1989年7月26日至29日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召开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三届炎症、发热、感染学术会议,会议决定将低温生物学研究领域纳入本专业委员会。随后,经中国病理生理学会批准,将炎症、发热、感染专业委员会更名为炎症、发热、感染、低温专业委员会。专业委员会吸收病理生理学、生理学、药理学、免疫学和临床医学等学科中从事炎症、发热、感染、低温基础和临床科研的教学科研工作者为会员,一贯强调基础研究密切结合临床;鼓励多学科协作研究;支持分子、亚细胞、细胞和整体多种水平相结合的研究,支持中西医结合和交叉学科研究。专业委员会每两年召开一次全国性学术会议,并长期坚持与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医专业委员会召开联合学术会议。为传承李楚杰教授的学术思想,2007年炎症、发热、感染、低温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陆大祥教授与中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黄启福教授在暨南大学明湖楼倡议设立中西医结合“明湖论坛”。“明湖论坛”的设立有力地了促进同行之间的科究合作和交叉学科的发展。本专业委员会旨在团结国内外从事炎症、发热、感染、低温基础和临床研究的工作者,促进学术交流,增进友谊,加强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联系以及交叉学科研究,促进病理生理学科的发展。专业委员会自成立以来,一贯重视培养青年科学工作者努力向上、创新进取和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坚持开展青年优秀论文评选等活动,为培养青年病理生理学工作者贡献力量。

 

 

二、历届专业委员会组成及主要学术活动

    

1、历届专业委员会

 

第一届专委会名单(1987-1994):

主任委员:李楚杰

副主任委员:戴保民,毕涉

委员:石成龙,裴德凯,张希贤,杜葵琴,陈祥银,王伯瑶

秘书:陆大祥

 

第二届专委会名单(1994-1999):

主任委员:李楚杰

副主任委员:戴保民,陈祥银,黄启福

委员:石成龙,陆大祥,张海鹏,邢凤友,杜葵琴

秘书:陆大祥(兼任)

 

第三届专委会名单(1999-2004):

主任委员:李楚杰

副主任委员:陈祥银,黄启福,陆大祥

委员:王伯瑶,张海鹏,邢凤友 

秘书:颜亮

 

第四届专委会名单(2004-2007):

主任委员:李楚杰

副主任委员:陈祥银,黄启福,陆大祥

委员:王伯瑶,张海鹏,邢凤友,黄宁,颜亮 

秘书:颜亮(兼任)

 

第五届专委会名单(2007-2011):

主任委员:陆大祥

副主任委员:黄启福,颜亮,黄宁,郝钰

委员:王华东,张海鹏,祝世功,胡景鑫,姚咏明,曾红科,王万铁,高维娟 

秘书:戚仁斌

 

第六届专委会名单(2011-2016):

主任委员:陆大祥

副主任委员:颜亮,黄宁,郝钰,王万铁,高维娟

委员:黄启福,王华东,王钧,张海鹏,祝世功,胡景鑫,姚咏明,曾红科 

秘书:戚仁斌

 

第七届专委会名单(2016-2021):

名誉主任委员:陆大祥

主任委员:王华东 

副主任委员:黄宁,郝钰,王万铁,戚仁斌,曾红科

委员:罗蓉,王谦,吕奔,高维娟,祝世功

秘书:吕秀秀

 

第八届专委会名单(2022-至今):

名誉主任委员:陆大祥

主任委员:王华东 

副主任委员:黄宁,郝钰,王万铁,戚仁斌,曾红科

委员:罗蓉,王谦,吕奔,高维娟,祝世功,丁洪光,王钧,王海华,孙瑞琳,陈荣昌,汪志刚,金可可,高祥

秘书:吕秀秀

 

 

2、主要学术活动

      1987年7月18日至21日,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炎症发热感染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二届学术讨论会在吉林市召开。会议由吉林医学院承办。 参加会议的代表来自全国32所高等医学院校和科研单位。与会代表选举暨南大学医学院李楚杰教授为主任委员, 华西医科大学戴保民教授和中国医科大学毕涉教授为副主任委员 , 石成龙(吉林医学院)、裴德凯(大连医科大学)、 张希贤(暨南大学)、杜葵琴(白求恩医科大学)、陈祥银(北京协和医学院)和王伯瑶(华西医科大学)为委员。 专业委员会聘请陆大祥(暨南大学)为秘书,并决定将专业委员会挂靠在广州暨南大学医学院。

 

      1989年7月 26日-29日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三届炎症发热感染学术会议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召开, 会议主要对炎症、发热、感染和低温四个方面的专题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交流。会议决定接纳低温研究领域作为本专业委员会的组成部分,并增补佳木斯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邢凤友为委员。

 

      1991年7月24-27日在成都华西医科大学召开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四届炎症发热感染低温学术会议。 会议共收到研究论文106 篇,除各院校有关代表外 ,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所、 海军医学研究所 ( 上海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基础所及四川地市特约代表参加会议 。四川省生理科学会理事长王浴生教授、 华西医大基础医学院副院长蔡关英副教授分别代表四川省生理科学会和华西医大, 向与会代表表示热烈欢迎。出席这次会议的中青年代表, 表现了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卓有成效的研究能力, 得到老一辈专家的一致好评。

 

      1994年8月25日至2 8 日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炎症发热感染低温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学术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伍贻经理事长, 北京中医药大学校领导和韩国庆熙大学病理学主任安圭锡教授应邀出席了开幕式。大会开幕式由黄启福教授主持,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副理事长,炎症发热感染低温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李楚杰教授致开幕词。大会代表选举成立了第二届专业委员会, 李楚杰任主任委员, 戴保民、 陈祥银和黄启福任副主任委员, 石成龙、杜葵琴、 张海鹏 , 邢凤友和陆大祥任委员, 陆大祥兼任秘书。

 

      1997年4月21-23日,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六届全国炎症发热感染低温学术会议在云南大理召开。来自全国22所院校的代表参加会议。会上李楚杰教授作了《急性期反应的细胞因子、神经内分泌调控》的专题报告,王佰瑶教授报告了《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

 

      1999年8月4日至8月7日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七届全国炎症发热感染低温学术会议在江西省九江市召开。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副理事长李楚杰教授等主持会议,会议期间还评选了青年优秀论文,改选了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炎症发热感染低温专业委员会。新一届专业委员会的成员是:主任委员李楚杰教授,副主任委员黄启福教授、陆大祥教授、陈祥银教授,委员王伯瑶教授、张海鹏教授和邢凤友教授,秘书待定。江西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徐方云主任和李文林副教授等卓有成效地承办和组织了这次会议。

 

      2001年8月10日至8月13日,第二届中日国际病理生理学术会议、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炎症发热感染低温专业委员会及中医病理生理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学术会议在成都联合召开。来自北京、上海、广东、南京、河北、湖北、沈阳、昆明、四川等省市的中方代表 67 人及由 Sakata 教授 和Kannan教授率领的日方代表12人出席了会议。中方提交会议论文 76 篇, 日方提交会议论文 12 篇。日本Miyazaki大学医学院生理学系主任Kannan教授、Oita大学医学院第一内科学系主任 Sakata 教授、Kyushu 大学医学院生理学系Oomura 教授和 Kinki 大学医学院生理学系Matsuo 教授分别作了专题报告。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钩端螺旋体病研究室戴保民教授、暨南大学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颜亮教授、北京中医研究院李萍等分别作了相关专题报告。此外, 会议增补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感染与免疫研究室王伯瑶教授为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炎症发热感染低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暨南大学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颜亮教授为委员。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感染免疫研究室王伯瑶教授和病理生理教研室黄宁副教授卓有成效地承办和组织了本次会议。

 

      2003年11月21-23日,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九届炎症发热感染和低温专业委员会, 第九届中医专业委员会及第七届受体和信号转导专业委员会联合学术会议在上海举行。会议共收到论文摘要136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生命科学部副主任冯雪莲教授也应邀出席会议。陆大祥教授、陈琪教授、卢建教授、王伯瑶教授、张幼怡教授、邱全瑛教授、姜廷良教授、姚咏明教授以及马朋林教授作了专题报告。会议期间还召开了中国病理生理杂志第四届常务编委会。

 

      2005年8月15-18日,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炎症发热感染低温专业委员会和中医病理生理专业委员会第十届全国学术会议在桂林召开。本次会议对病理生理学成为中西医结合研究的重要切入点进行了充分讨论,中医现代化的途径和方向成为本次会议最热烈的议题。

 

 

      2007年8月20-24日,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炎症发热感染低温专业委员会和中医专业委员会第十一届全国联合学术会议在河北承德顺利召开。大会进行了青年优秀论文的报告会,并评选出8篇青年优秀论文予以奖励,其中一等奖2篇、二等奖3篇、三等奖3篇。会议对炎症发热感染低温专业委员会的组成人员进行了调整,通过民主推荐和大会无记名投票选举产生了第五届炎症发热感染低温专业委员会,选举陆大祥为主任委员,黄启福、颜亮、黄宁、郝钰为副主任委员。

 

      2010年8月11-15日,在新疆乌鲁木齐召开了炎症发热感染低温专业委员会和中医专业委员会第12次联合学术会议。此次会议对炎症发热感染低温专业委员会的组成人员进行了调整,通过民主推荐和大会无记名投票选举产生了第五届炎症发热感染低温专业委员会,增补温州医学院王万铁教授、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高维娟教授为副主任委员,增补了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呼吸内科王钧教授为委员。

 

 

      2012年11月23日—27日在广东韶关召开了炎症发热感染低温专业委员会和中医专业委员会第13次联合学术会议。

 

 

      2014年10月17日-21日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了炎症发热感染低温专业委员会和中医专业委员会第14次联合学术会议。会议内容涉及炎症发热感染低温的基础与临床,中医中药的基础与临床和中西医结合的基础与临床等领域,与会人员不但从学术角度进行交流,也对整个基础学科的定位与未来发展进行了思考。

 

 

      2016年10月13-16日,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炎症发热感染低温专业委员会和中医专业委员会第15次联合学术交流会在辽宁中医药大学召开。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炎症发热感染低温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陆大祥教授,副主任委员郝钰教授、黄宁教授,王万铁教授;中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李萍教授、副主任委员高维娟教授、刘春英教授、王学江教授和张悦教授,秘书王谦教授参加了会议。参加会议的还有北京中医药大学黄启福教授和邱全瑛教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的吕奔教授、北京地坛医院的曾辉教授、暨南大学王华东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急危重症医学部曾红科主任及全国多个院校、科研院所及临床的专家、学者共100余人。辽宁中医药大学杨关林校长致欢迎辞,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副理事长陆大祥教授代表学会讲话。在辽宁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刘春英院长及其团队的精心组织下,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本次会议进行专业委员会换届,新增会员59人(其中北京中医药大学5人,成都医学院5人,广东省人民医院13人,河北中医学院4人,四川大学18人,中南大学湘雅三院14人), 使本专业委员会登记会员达220人,会员队伍不断壮大。通过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出王华东教授担任新一届主任委员,陆大祥教授担任名誉主任委员。

 

 

      2018年10月19-21日,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炎症发热感染低温专业委员会和中医专业委员会第16次联合学术交流会在北京昆泰酒店隆重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150余位病理生理及相关学科的科研工作者汇聚一堂。会议由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秘书长、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市中医研究所副所长李萍教授主持。此次大会特别邀请了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的张幼怡理事长、副理事长刘秀华、常务理事李志超、王学江教授出席并做报告;还邀请了中国中医科学院王忠、陈小野、任钧国、岳广欣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陈家旭教授、首都医科大学地坛医院曾辉教授等中医研究及感染领域的专家做专题报告。会议期间成立了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炎症发热感染低温专业委员会功能型党支部。

 

 

      2019年11月16日,由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炎症发热感染低温专业委员会和中医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暨南大学基础医学院承办、暨南大学附属祈福医院协办的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十一届中西医结合“明湖论坛” 在广州祈福医院会议厅隆重召开。来自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市中医研究所、暨南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温州医科大学、河北中医学院、上海健康医学院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的三十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会议首先由来自北京中医药大学的黄启福教授致开幕词,他指出会议召开的重要意义在于坚决贯彻执行习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的最新重要指示,即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副理事长陆大祥教授、秘书长李萍教授和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炎症感染发热低温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华东教授在开幕式上分别发表讲话,共同表达了对大会开幕的祝贺以及对与会来宾的欢迎。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陈国强院士为本次大会做了题为“中西医结合,路在何方”的精彩报告,提出中医和西医如何在当前形势下互相取长补短,西医借鉴中医的哲学理论,中医借鉴西医的先进技术,从而共同发展。多位国内外知名学者教授进行了精彩的大会报告。

 

 

      2021年7月28-31日,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医和炎症发热感染低温专业委员会第十二届明湖论坛在山东威海胜利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医专业委员会和炎症发热感染低温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承办。来自全国数十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40余名专家和青年学者参加了会议。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王谦教授主持会议,学会理事长张幼怡教授首先致辞,希望两个专委会的会员能继续开阔眼界和胸怀,扩大队伍,促进学术和学科的发展。副理事长陆大祥教授初步介绍了明湖论坛的历程,鼓励学者们加强中西医学科交融,预祝此次会议圆满成功。黄启福教授介绍了“明湖论坛”的由来,希望明湖论坛的精神发扬光大,鼓舞青年人敢于创新,促进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发展。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王世军教授对大家的远道而来表示热烈欢迎,并表示全力做好东道主。来自天津中医药大学、暨南大学、北京市中医研究所、四川华西医科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河北中医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的10余位进行了学术报告,报告内容涉及心功能障碍、骨肉瘤发病机制,纳米光学探针的医学应用,中医药对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肾病、血管性痴呆、创面修复、炎症、心力衰竭等的干预机制,针灸对缺血性脑卒中、失眠、糖尿病、抑郁症的作用机理。 

 

      2022年8月5-8日,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医和炎症发热感染低温专业委员会联合学术研讨会于河北张家口顺利召开。本次研讨会由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医专业委员会和炎症发热感染低温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河北中医学院、河北省心脑血管病中医药防治研究重点实验室承办。来自全国数十所高校及科研院所的40余名专家和青年学者参加了会议。河北中医学院方朝义副校长主持开幕式,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炎症发热感染低温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华东教授、河北中医学院高维娟校长、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理事长张幼怡教授先后致辞,均对此次线下研讨会的顺利召开表示祝贺,希望两个专委会在学科学术上有更好的发展。本次学术研讨会内容丰富多彩,涉及心脑血管病的基础与临床、炎症发热感染低温的基础与临床、中医中药的基础与临床、中西医结合科研思路构建和项目申报、教学研讨等。会上来自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市中医药研究所、暨南大学、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院与法学院、山东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河北中医学院、天津中医药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等科研教学单位的多位专家进行了学术报告,会议为参会人员提供了学术、科研、教学交流的平台,促进了多学科多领域的合作与分享。大会的组织和报告内容及安排形式,得到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与会人员纷纷表示收获颇丰。

 

 

 

三、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第一至第四届主任委员:李楚杰 教授(1926-2007年),中共党员,1951年毕业于中山医学院,1952年建立全国第一个病理生理教研室。1956年获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先进工作者,受到毛泽东主席等中央领导的接见。1990年任美国USGHS客座科学家。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曾在长春军医大学、吉林医科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任职。1980年调任暨南大学,1981年晋升教授,历任教研室主任、暨南大学医学院副院长、院长、学术委员会主席、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副理事长等职。1985年创办国家级杂志《中国病理生理杂志》连任主编至2007年。从事医学教育和科学研究50多年,培养研究生20名,承担国家及省部级科学基金课题20多项,独编、主编、主审专著多部,发表论文105篇,获国家级科学成果奖、省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国务院侨办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科协优秀期刊三等奖多项。2005年获教育部提名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被中国科协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2006年获“暨南大学终身贡献奖”。

 

 

      第五至第六届主任委员陆大祥 教授,安徽省人。暨南大学病理生理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政协广东省常委。1978年毕业于安徽省皖南医学院;1985年1月暨南大学医学院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1986年到1987年在香港大学学习; 2005年5月至6月在法国和德国学习。工作:1978.10-1982.1安徽省皖南医学院助教,1985.1-至今暨南大学医学院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二级)。历任暨南大学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副主任、主任、医学院教务处主任、副院长(主持全面工作)、暨南大学副校长、脑科学研究所所长。学术兼职: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自然疗法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七届、第八届、第十届副理事长、中国病理生理杂志主编等。主要研究脑功能与疾病、中西医结合防治危重病。已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73项目分课题、省部级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19项,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主编(合著)专著4部、参编专著12部,申请专利6项。获国务院侨办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5项,并先后获教育部、卫生部等科技奖10余项。

 

      现任主任委员 (第七届至第八届):王华东,安徽太湖人,1988年毕业于皖南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1995年在暨南大学获医学硕士学位,2004年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基础专业获医学博士学位。现任暨南大学医学部副主任、学位评定委员会医学分委会副主席、基础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院长、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博士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病理生理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第九届副理事长、《中国病理生理杂志》副主编、中国病理生理学炎症发热感染低温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病理生理学会理事长。长期从事发热与脓毒症的发病机制与防治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等28项,在Crit Car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Commun Biol,Signal Transduct Target Ther,Nat Commun等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100余篇,参编、副主编或主审专著、教材20余部,获广东省医药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二等奖各1项,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主持广东省优秀教学团队和广东省病理生理学一流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