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病理生理学会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学术会议
投稿系统

学会新闻

 

关注

 

关注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实验血液学专业委员会许书倩教授团队发现贫血与脑卒中存在双向因果关系,为中老年健康管理提供新方向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1日 来源:中国病理生理学会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实验血液学专业委员会许书倩教授团队

发现贫血与脑卒中存在双向因果关系,为中老年健康管理提供新方向

 

 

        近期,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实验血液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血液科许书倩教授团队在《Experimental Gerontology》发表题为“Association between anemia and stroke with its subtypes in adults: Insights from NHANES 2005–2016 and Mendelian randomization analyse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首次结合美国国家健康与营养检查调查(NHANES)数据库的大样本观察数据与双向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图1),揭示贫血(尤其是缺铁性贫血与再生障碍性贫血)与脑卒中及其亚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为脑卒中预防与贫血干预提供了关键临床依据。

 

 

图1.研究流程图

 

      研究团队从NHANES数据库中筛选7931名40-80岁参与者(男性3824人、女性4107人),通过多变量回归模型调整年龄、种族、教育水平、吸烟、高血压、营养摄入等协变量发现,脑卒中与中老年女性贫血风险显著正相关(OR=2.36,95%CI=1.35-4.14,P<0.01);男性虽未达统计学显著水平,但已接近阈值(OR=1.66,95%CI=0.987-2.78,P=0.0558)。

 

     更关键的是,双向MR分析进一步验证了其因果关系。在正向分析中,遗传预测的缺铁性贫血(IDA)与再生障碍性贫血(AA)均会显著增加脑卒中风险,其中 IDA 关联更强(OR=1.413,95%CI=1.318-1.515,P<0.001),AA 亦有明确关联(OR=1.057,95%CI=1.002-1.116,P=0.04)。且两种贫血亚型均特异性升高大动脉性脑卒中风险(IDA:OR=1.230,P=0.014;AA:OR=1.131,P=0.037),对其他脑卒中亚型(如心源性栓塞性、小血管性)无显著影响。反向分析则发现,脑卒中同样会增加贫血风险,尤其是再生障碍性贫血(OR=1.240,95%CI=1.062-1.447,P=0.012)与缺铁性贫血(OR=1.038,95%CI=1.002-1.075,P=0.037)。团队推测,这种双向因果可能形成“恶性循环”:一方面,贫血通过引发高凝状态、红细胞携氧能力下降,加剧脑血管缺血缺氧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另一方面,脑卒中后全身炎症反应、营养吸收障碍可能导致骨髓造血功能异常,进一步诱发或加重贫血。

 

     目前,脑卒中与贫血均为全球高发健康问题,仅脑卒中就位列全球第二大死亡与致残原因,而贫血在脑卒中患者中发生率高达29%。该研究首次明确二者双向因果关系,打破了以往“单一方向关联”的认知局限,为临床制定“同时防控贫血与脑卒中”的综合管理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未来,团队计划扩大样本量并纳入更多种族人群,进一步验证不同贫血亚型对出血性、缺血性等脑卒中亚型的影响,推动相关干预措施向临床转化。

 

 

(供稿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实验血液学专业委员会